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
---
朝鲜的“崔贤”级多用途攻击型驱逐舰(舷号51)是该国首款排水量达到5000吨级的多功能水面战舰。该舰以朝鲜开国元勋崔贤的名字命名,具备对海、对空、反潜以及战略威慑多重作战能力。因此,不少军事观察者戏称其为“朝鲜版手工打造的055驱逐舰”。最近,朝鲜宣布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建造两艘“崔贤”级或更高级别的驱逐舰,这一消息引发外界震惊,究竟他们能否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令人充满疑问。
“崔贤”级驱逐舰的舰长大约为140米,舰宽约15米。按照方形系数0.55和4.5米吃水来估算,其满载排水量大约在5300吨左右。这一吨位比我国海军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约4200吨)要大一些,接近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的满载排水量(约5400吨)。以海军强国的标准来看,朝鲜的这款“崔贤”级更适合被归类为护卫舰级别。
展开剩余88%从舰形和上层建筑设计来看,“崔贤号”驱逐舰风格明显借鉴了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以及韩国的部分设计元素。全舰采用隐身设计理念,船首采用飞剪艏结构,舰艏舷墙向内倾斜,舰体折线设计贯穿全舰,上层建筑整体向内侧倾斜,尽显现代隐身战舰的轮廓。舰桥顶部装配了平板式相控阵雷达系统,火控雷达同样采用先进的相控阵技术。
尽管“崔贤号”力求隐身,但舰体焊接工艺粗糙,甲板上大量设备裸露,缺乏有效的红外抑制措施,导致其隐身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烟囱设计简单未做降温处理,排放热辐射特征明显,极易被红外探测系统捕获。
动力方面,“崔贤号”采用柴燃联合动力系统,燃气轮机很可能是朝鲜自行仿制的版本,设计上与乌克兰UGT15000燃气轮机(单台功率约25兆瓦)极为相似——这也是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的动力配置。2023年,朝鲜曾通过新闻展示北中联合机械厂的舰用动力设备,其中包括一款疑似新型舰用燃气轮机,显示出朝鲜在舰用动力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
不过,目前对该舰动力系统仍只能推测。因为“崔贤号”下水时明显未安装发动机,且其烟囱结构简单,内部直接通向舰底,未见安装除尘、降温或红外抑制设备。更诡异的是,自其下水到试射武器阶段,烟囱从未排放过烟雾,连启动发动机时的黑烟都未见,这表明该舰可能根本未安装主机,试验阶段甚至依赖拖船牵引,或仅装有用于供电的柴油辅助发动机。
“崔贤”号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搭载的多达四种规格、共74单元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所有垂发单元均采用冷发射技术,设计与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的3K96“鲁道特”垂直发射系统颇为相似。然而,多垂发系统虽然多样,但兼容性极差,原因是朝鲜尚未掌握“多弹种共架垂发”的先进技术,加之该舰设计要求发射多种导弹,导致必须为不同导弹设计专用发射单元。垂发单元与舰体之间还留有一定倾斜角度,目的是在导弹冷发射失败时保护舰体安全。
舰桥前部的前甲板上部署了四组共32单元的小型垂发系统,每组8单元,这套系统主要发射“流星-1-2”中程舰空导弹。中型垂发系统分两部分:前甲板两组6单元共12单元,舰尾两组4单元共8单元,总计20单元,主要用于发射“箭矢-2”巡航导弹或兼发反潜导弹。舰尾还配备10单元大型垂发系统,专门用来发射“火星-11水”舰载战术弹道导弹。
据朝中社报道,“崔贤号”具备对空、对舰、反潜及反导能力,配备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极大增强了其对陆攻击能力。换言之,舰上装备有舰空导弹、反舰导弹、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并可能搭载反潜导弹。
其中,舰载版“流星-1-2”防空导弹基于陆基型号改进,朝鲜宣称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和“双冲程控制技术”,具备一定反导能力,射程预计超过100公里。全舰配备44单元此类导弹,这在5000吨级战舰中火力颇为强劲。
“鱼鹰-6”亚音速掠海反舰导弹借鉴俄罗斯KH-35“天王星”设计,采用小型涡扇发动机,射程约200公里,以亚音速掠海突防为主。其最大改进为采用双模制导系统,雷达罩下方设有红外引导头,实现雷达与红外双重引导,显著增强抗干扰能力。据推测,“鱼鹰-6”未纳入垂发系统,而是通过交叉倾斜发射架部署于舰体中部,配备带盖板的隐蔽发射箱。
“箭矢”系列巡航导弹包括“箭矢-1”和“箭矢-2”两种型号,均采用等高线地形匹配技术(TERCOM),能够在复杂地形下以极低高度飞行规避防空,射程覆盖1500至2000公里,足以覆盖整个朝鲜半岛及邻近的日本列岛。
超音速巡航导弹方面,目前尚无清晰照片或官方详细信息,性能仍待评估。
舰载战术弹道导弹“火星-11水”用于舰尾大型垂发系统,是已公开的火星炮-11潜射战术弹道导弹的舰载版本,射程约500公里。采用冷发射技术,弹体底部设有保护喷口和弹翼底罩,便于装入舰尾大尺寸垂发单元。
舰体两侧后方装有四座四联装小型导弹发射架,主要用于反小艇作战。此导弹与朝鲜曾亮相的“火鸟-4”型导弹相似,属于超视距发射、图像制导、双向数据链支持的人在回路的先进远程反坦克导弹。该导弹曾在俄乌冲突中展现战果,其技术来源成谜,因为配备红外图像和数据链制导系统,需要强大的红外芯片技术,目前俄罗斯尚未掌握,类似武器仅见于以色列“长钉NLOS”及中国“红箭-20”。
此外,朝鲜在“崔贤号”下水仪式上首次公开了一款不明型号的反潜导弹,其外形设计与俄罗斯“俱乐部”系列中的91RE1反潜导弹极为相似。
防空方面,舰尾安装了一座新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其设计细节与俄罗斯2015年推出的“铠甲-M”系统高度吻合,显然是引进或仿制了该系统。该系统配备1RS-3反射式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搭载2门AO-18KD型630近防炮,并配有8枚无线电指令制导的57E6-E1拦截导弹。
舰体中部两侧装配了新型6管30毫米近防炮,推测为朝鲜自研改进型,其炮塔借鉴了老式AK-230双管30毫米炮,炮管部分拆除后换装6管30毫米转管炮,采用风冷设计,有别于俄式630炮的水冷结构。
主炮为新型127毫米舰炮,外形酷似意大利奥托·梅拉拉OTO-127/64型,采用隐身外壳设计,弹壳抛弃方式与奥托型号完全一致,均为炮管上抛壳。
“崔贤”号未配备固定机库及反潜直升机,仅设舰尾直升机甲板。同时装备两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非主流324毫米口径),发射管置于中部舰体内,侧面设有可伸缩发射口,尚未集成拖曳声呐阵列。
电子感知系统方面,“崔贤”号主雷达为四面固定阵列相控阵,安装于舰桥顶部,与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雷达位置相同,技术来源不明,但总体设计风格俄式。主雷达顶部和前部各配备一台方形天线火控雷达,负责引导主炮及近防炮,外形与俄22350护卫舰使用的5P-10-02相控阵火控雷达相似,尺寸略有差异,且缺少侧面光电通道。
桅杆上装有采用抛物面天线的对海对空警戒雷达,承担低空及对海搜索任务,并具备快反能力。该雷达外形类似我国出口型MR36A雷达,但天线细节存在明显区别。
舰上还配备6部电子侦察设备及2部干扰机,能对反舰导弹的雷达导引头进行被动测向与主动干扰。尾部布置4座干扰弹发射器,配备诱骗反舰导弹的诱饵弹。
在约5000吨级的有限舰体空间内,朝鲜“崔贤号”压缩塞入74单元垂发系统,配备127毫米主炮,以及超音速巡航导弹、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和舰载弹道导弹等众多武器。军事装备研发中常见一个规律:若降低某项性能指标,其他性能指标便能大幅提升,同时成本大幅降低。朝鲜在打造“崔贤号”时,可能正是基于这种思路,牺牲部分技术指标,以实现高火力武器的快速部署。
不过,动力系统的不足、垂发兼容性差等技术瓶颈,决定了“崔贤号”的威慑力更偏重于政治象征意义,而非实际战斗力。其“大炮多但身材小”的设计,远不及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全面,且为追求火力大幅牺牲了适航性能,取消了直升机库,舰体超载严重,甚至在恶劣海况下存在安全风险。
总体来看,“崔贤号”驱逐舰既展现出一定的技术突破,又暴露了诸多局限。它的武器堆砌风格,显然继承了苏联“基洛夫”级极核巡洋舰的传统,缺乏顶层设计思路,只是一味把手中所有武器装载于甲板之上。
虽然网络上戏称其为“手工打造的055大驱”,但实际上与中国055型驱逐舰差距巨大。朝鲜设计“崔贤号”的核心理念,就是不加逻辑地堆积武器,力图以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
---
需要我帮你针对某些部分做更深入的扩展,或者提炼成摘要吗?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