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成本自杀无人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生产能力强得不得了,就连军工产品也潜力巨大。最近,美国媒体《军事观察》在2025年11月3号的报道里提到,中国研发出了一种成本特别低的自杀式无人机,跟“伊朗小摩托”有点像,价格才1万美元。
伊朗小摩托无人机热潮
在俄乌战争里,“伊朗小摩托”无人机一下子火了,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不少国家都开始跟风模仿,连美国也加入了研发队伍,搞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美国军方还特别强调,这种无人机“绝对”是需要的,他们陆军现在最看重的就是“远程侦察”和“远程打击”。
其实中国早就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早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就已经展示了好几款跟“伊朗小摩托”——也就是“沙赫德-136”无人机非常像的机型。不过美媒说,这种无人机的单价才1万美元,还不到原版的一半,是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同类产品。但中国网友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1万美元已经算是“太客气”了,价格还能再压低一些,更狠一点!
中国无人机产能惊人
中国现在的生产能力,真的让美国媒体都感到惊讶。俄罗斯的《卫星通信社》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引用了俄罗斯《无人航空》杂志主编丹尼斯·费杜季诺夫的话,说中国现在每个月能生产大约50万架无人机,如果到了战时,产能还能提升到70万架每月。
不过要注意的是,他提到的这些无人机,主要是指小型的民用无人机,不是那种像伊朗那种“小摩托”一样的小型战斗无人机。但就算是这样,这个产量也已经非常惊人了。一年的产量,可能都超过了俄乌战争一年的使用量。
不过说实话,这个数字可能还是有点保守。我觉得这可能是俄罗斯专家们的想象力还没完全跟上中国的实际工业能力。他们虽然已经挺有想象力了,但在了解中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强这一点上,还是有点局限。
中国制造业产能优势
中国在制造业上的产能,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现在不是企业没能力生产,而是没订单。能限制产量的,其实只有原材料,但中国制造的原材料可不少,比如全球60%的钢铁、77%的锂电池材料、90%的稀土永磁体。如果中国企业全开生产线,俄罗斯专家说的产能数字再翻三倍都不夸张。这么大的产能,带来的肯定是成本直降,就算用人民币来算,可能还会觉得有点贵。
其实美国媒体自己也承认,他们之前估算的价格有点高,还提到“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比中国低很多”。如果在美国生产这类飞机,成本肯定高得多,所以在中国生产自然就便宜多了。
中国工业实力强大
中国并没有介入俄乌战争,否则光是靠中国的无人机生产能力,就能彻底改变战场的格局。如果中国真的全力支持一方,每天让对方消耗上万架无人机都不是问题,一个月几百万架的消耗量也完全不是梦想。只能说,国外媒体太保守了,他们根本没见过像中国这样工业实力强大的国家。
无人机改变战争格局
俄罗斯的无人机产量其实也不算特别高,但在战争中却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说明现代战争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有人作战”慢慢转向“无人作战”。以前大家可能想象战场上会看到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士兵,但谁也没想到,真正改变战场格局的会是无人机。
现在,在现代战争中,自杀式无人机已经成了巡航导弹或者弹道导弹的替代品,而且成本还特别低。从技术上讲,“伊朗小摩托”这类无人机其实挺简单的,很多设备甚至都达不到军用标准,很多都是淘汰下来的旧货,速度慢、机动性差。但恰恰就是这种“不要质量、只拼数量”的方式,让它成了战场上的利器。
现在这些无人机被广泛用于打击各种目标,比如油库、关键基础设施、装甲车、火炮、飞机,甚至是人员。它们不怕被击落,反而以被击落为“成功”,因为这样能消耗敌人的拦截弹药,打的就是一场消耗战,让敌人在资源上撑不住。
无人机战争新思路
其实,自杀式无人机更大的意义,是让人们对武器装备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以前大家总觉得武器就得性能超强,不惜一切代价去提升参数,比如速度、威力、精度这些。但现在大家发现,光有高性能还不够,数量同样关键,甚至有时候数量比性能还重要。
所以现在无人机的发展方向也不只是追求“飞得更快、打得更准”,还要考虑“造得多、成本低”。这其实是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比如说俄罗斯,他们一直在拼命提高“沙赫德-136”这种自杀式无人机的产量。之前一个月才生产300架,现在每天都能造100多架,而且还在往每天500架的目标努力。为了扩大产能,俄罗斯还跟朝鲜联系,让朝鲜帮忙。据说朝鲜已经派了大约2.5万名工人过去,协助他们一起生产这种无人机。
所以说,现在战争的胜负,可能不只是看谁的武器更厉害,还得看谁造得更多、造得更快。
现代战争变化太快了,光靠理论或者宣传可不行,真正能检验装备好不好,还得看实战表现。不能光想着搞高科技、高性能的东西,有时候成本低、实用性强的装备反而更关键。
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